在狠抓小微企业留抵退税落实进度方面,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与税务等部门密切配合,上下协同,强化资金保障,简化退税审核程序,加快留抵退税办理进度。
当前,市场主体普遍预期不稳、信心不足,要继续深化改革减繁去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食品药品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利益的重点领域,要重点监管。
退税比减税来得更快更直接,是助企纾困的关键举措,企业反映退税是下及时雨、送雪中炭。我们还大力发展具有直达性质的普惠金融,道理是一样的,促进了金融资源更加有效下沉,缓解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题。要在为基层减轻有形负担、化解无形压力上下更大功夫,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人民群众,这是践行我们党根本宗旨的要求。要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实际,尽快释放国内优质煤炭产能,该取消限产指标的要取消,成熟的新增产能项目要抓紧开工,并保障好安全生产。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大力气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简单划一、文山会海、评比检查过多等问题。
这既是对大局意识的检验,也是对执行力和工作作风的考验。五是标本兼治,坚决惩处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电力工业全力保用电,历史上留下发电中心时代电能是使用最方便、最广泛的二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都可以转化为电能。
特别是中央确定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国务院作出了明确部署,社会上下很大程度上寄望能源电力行业奋力作为,革命性而不是改良式地实现清洁低碳转型,历史将电力行业推到了舞台中央。用户中心时代,配售电正在加速重构用户身处的配售电环境中,电力生产力快速发展带来这样的事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定后,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成为共识,各工业企业谋划加快设备改造、深度电气化,分布式能源建设四面开花,整县推动分布式光伏试点前所未有的踊跃。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用户中心时代是能源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安全-低碳-经济多重目标实现的理性选择,是电力工业传统理念的再次跃升,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电力工业的深刻体现。
这一时期,东部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电能,西部火电基地、水电基地开发需要电力外送,国家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远距离的超(特)高压输电网建设。那么我们理解未来的40年将回归到以电力用户为中心,通过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建设,解决我将无我的方便用电、低碳用能的问题。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电力出现相对过剩,标志着发电辉煌时代由盛转衰。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我们与包括电力用户在内的能源电力界,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电力新时代用户中心时代。地方政府寄望电网公司加大本地电网投资,中央政府部门借力电网公司制衡、纠偏地方政府的任性发展野蛮生长。另一方面,由于发电企业竞争,使得无论是电厂建设与并网,还是电厂投运后期盼的公平、公正、公开电力调度,发电企业在电网公司面前都底气不足见人矮三分。
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电力工业迎来用户中心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发展,各地缺电相当严重,中央强调经济要发展,电力工业必须先行二季度,随着供热季结束、水电出力增加以及长协煤合同签订工作的推进,煤价能否回落仍需观察。供需企业要每月线上报送合同履行情况,保证合同月度履约率不低于80%、季度和年度履约率不低于90%。
值得高兴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在缺煤限电、能源保供的关键时刻先后推出了两个重磅文件,去年10月的1439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与今年2月的303号文《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尽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的落实,岁末年初煤价有所回落,但仍上了一个新台阶,且受到动荡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煤炭需求影响,要把煤价控制在570~770元/吨区间内合理浮动,难度可想而知。
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100%全覆盖。总结经验教训,坚守煤电联动,回归合理电价去年之所以缺煤限电,根本原因是煤电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上下游的体制机制没有彻底理顺,与十三五实施煤炭去产能、降低用能成本、取消煤电联动、工商业电价只降不升等政策有关系。
同时,一直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结果是救起煤炭、伤及电力。但是,不折不扣落地是关键。严禁对合理区间内的煤、电价格进行不当干预。今年初,国家根据煤价上了一个新平台的实际情况,对煤炭基准价调增为675元/吨。平心而论,实现国家构想的煤电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理想场景,落实上述煤电矛盾的破解良策,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对政府监管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遵循经济规律、落实边界条件、实现市场对接、加强市场监管。
既要从风光水火储源网荷储用一体化出发,也要从煤电上下游产业链出发,更要从煤电油气运能源产供储销出发进行前瞻性谋划和整体布局,防止畸轻畸重、巨盈巨亏、缺煤限电、临时应急、行政施压现象的发生,实现保障用能、能源转型、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同时,为实现稳预期、稳供应、稳经济,提出了三项保障措施,即提升煤炭供需调节能力,强化市场预期管理,加强煤、电市场监管。
近期推出的两个重磅文件,正是对上述方面进行了校正、完善以及新的探索,以避免造成能源电力危机、经济社会系统性风险。二是明确合理区间内煤、电价格可以有效传导。
接受煤电上网电价上下浮动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不受此限。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是起始的燃运加价,还是后来的煤电联动,既体现了煤电作为一次能源煤炭的转化载体,不同于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
因此,我们亟需从缺煤限电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遵循经济规律,校正方位再出发。据了解,今年煤电电价上浮20%总体进展基本顺利,但也有7个省区还没有完全落实,有的不上浮、有的打折扣,影响煤电减亏扭亏。煤电上网电价上下浮动比例不超过20%。但是,十三五期间,出于经济稳增长的需要,电价成了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当煤价超出合理区间,动用储备、增加产能、依法监管,引导煤价回归。电力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煤机利用小时大致稳定在4300小时左右。
加强煤、电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强化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和反垄断监管,及时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去年五大发电集团入炉综合标煤单价高达961元,大涨50%。
当然,电力市场也是一个供求总体平衡、国家严格管控、电价变化相对稳定的市场。电力市场平衡稳定,有效传导成本不易电力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交易复杂、影响广泛的国内市场,而且是一个正在改革、市场化程度并不高的新兴市场。
特别要对前述十三五的一系列煤电政策进行重新评估,对煤电矛盾及其带来的影响要有深刻的认识,对煤电关系的处理要符合煤、电市场的运行规律,对煤电联动机制要在长期坚守中创新、完善,对新电改确定的合理电价目标要有理性回归,让能源企业与社会成员公平承担国际通胀、能源转型、电力保供应付出的代价。为体现公平对等原则,消除煤电历史亏损,应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稳固煤电企业收益,建议国家在适当时机,相应提高平均燃煤基准电价到0.45元/千瓦时,并与新能源定价机制解耦,电价上下浮动20%的比例仍不变,实现基准对基准,区间对区间,以充分发挥煤电兜底保供、系统调节、安全备用的作用。也是遵循价值规律、理顺煤电关系的一把金钥匙。无论是煤炭价格指数,还是燃煤电厂入炉综合标煤单价,都创历史新高。
煤电顶牛由来已久,根源在于市场煤和计划电交织下缺乏价格调整机制,无法向用户直接传导。再加俄乌战争影响,国际煤油气价飙升,国内煤价与国际煤价迅速出现倒挂,煤电企业不得不减少采购进口煤,转向国内北方港,导致下水煤供应紧张、煤价反弹。
这就像人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的生理现象一样,是不能被忽视取消的。应该说,这两个文件犹如及时雨,抓住了煤电顶牛这个主要矛盾、煤价失控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突破了连年降低用能成本的政策桎梏,以中长期煤、电交易为重点,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等多种手段,围绕煤电产业链的体制机制作出系统性改革,构建了理顺煤电关系的逻辑框架与市场调控机制,堪称仙人指路,绘就商业天堂。
在电力中长期交易合同中明确上网电价与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挂钩条款。今年2、3月,由于能源保供、复工复产,国内煤炭需求增加。